【鹿鸣书吧】探索学习复杂性的奥秘——娄葑实验小学教师阅读第19期
我们是如何学习的?记忆、动机、愿望和情绪在学习中占据着怎样的地位?我们对于人脑惊人的能力又知道多少?为什么有些孩子和成人在学习时困难重重?本书作者安德烈·焦尔当提出了一种全新的学习方法。他让我们看到学习是一个复杂过程,常常充满冲突,需要打破我们头脑中固有的概念。安德烈·焦尔当依据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提出了如何更好地学习的实际建议,并重新定义了学校的角色和地位。他认为在一个日新月异、不得不时刻创新的社会中,我们必须发展一种“质疑文化”。
本书是一本十分难得的关于学习研究的实用性读本。
学生的学习不是一种简单的传递,更不是一种简单的条件作用的结果。因为学习者只有依靠自己才能进行学习没有人能替另一个人完成学习。只有学习者自己才能赋予学习以深层次的意义。学习者是其自身教育真正的"创造者"。学习是互动的结果,当学习的心智活动和他所处的环境之间建立丰富的互动时,他的知识水平就会有进步。
学生如何搞好学习呢?根据书里的建议,作为教师,我们关心的不仅仅是学习者需要记忆的东西或知道的操作程序,而是通过各种方法让学生明白用所学的知识能够达到的某项活动对完成他的计划具有怎样的价值和重要性。他觉得自己有能力完成所要求的活动,有能力达到所期待的要求,相反,一个没有动力的学生会感到学习吃力,没有办法将学习进行到底,他看不到学习的价值,不知道教师提供的知识可以做什么。于是他采取回避策略,换句话说,他竭尽所能地什么都不做,因此,教师激发学生学习动力至关重要。
这本书对学习有两个精妙的比喻,一是滑冰模式,二是帆板模式。这两个关于学习过程的比喻告诉我们,学习不是一帆风顺的,它是一个曲折的过程。学习的过程要受到环境中各种要素的影响,接收到的新信息与学习者内部先有概念的互动也充满曲折与磨合。但是不管如何,左右脚的交替、帆板与风向的抗争,最终都会实现一种动态的平衡,并不断前进,不断突破。对于老师而言:严厉的要求与具有诱导性的奖惩制度并未能对孩子的学习起到长远性的作用,需激发孩子对学习的内驱力,需要在充分尊重学习者的主体性的基础上,找到思维能力培养的起点以及发展高阶思维的具体方法。
在学习过程中要注意整体性。碎片化的信息,缺少情境的孤立信息,都是没有太大意义的,常会引起错误理解。梳理知识,建立框架,填充修正,形成较完整的系统,将有助于理解和记忆。
我们始终要把学生所说的话置于情境、境脉或其个人经历中。新知识的炼制不一定要通过摧毁先有概念来实现,大多数情况下,这是一种抵消和替代,不同的阐述可以并存。
在一个组织健全的系统里,整体“大于”部分之和(至少它是与“部分之和”不同的东西)。各个部分的互动会导致新特性出现。
思维不再是通过不断增加事实信息而得到发展,它首先要做的是淘汰,这不再是一种简单的发展。与现实对质总是一个好的开始,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促进学生进行与自身先有概念相反的表达。
儿童能够在行动中获得动力进行学习,对于行动实践,我们要注意以下两点:其一,行动必须充分地境脉化(让学生在情境中行动,而不是为行动而行动);其二,行动必须要与学习其他特有的形式相互联结,如倾听、表达、交换等,经过不同学习方式的对质阶段。“活动本身并不是目的,而是要通过活动引发学生个体的深层兴趣,把他推向根本性问题,而不是满足于维持一种在活动期间占据其思维的浅层兴趣。”适度的学习困难和学习挑战,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学习机遇而不是消除学习乐趣的负担。这本书让我意识到了内在的强烈的学习动机的重要性,正如作者所言,要想成为某一个领域的佼佼者,只需要十几年日复一日地重复练习,而支撑学习者坚持下来的,便是自身内在的学习动机。如今的学生,从小的学习动机几乎都是来自外界的刺激,或是出人头地的抱负,或者是迫不得已的无奈,都缺乏一些学习者内在的自发的兴趣,俗语有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让学习持续进行下去,最本质的方法便是培养学生的内在学习兴趣,而这种兴趣需要从幼年时期便开始培养,在学生求学过程中不断强化,使之能够成为激励学生终身学习的动机。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要先自己弄明白学习的本质,让学生知道怎么学习,为什么学习,才能尽好自己的责任。所以按照作者的阅读提示,我从本书的第三部分开始阅读,有以下两点感悟。
1.学习欲望的存在会促进更强烈的学习欲望的产生。作为一名教师,我们更多时候考虑和追求的,是这道题目多少人对了,谁又错了,怎样去改正,是谈心,还是单独辅导,还是利用兵教兵的机会去完成?怎样提高学生的分数?至于学生愿意不愿意我们跟他们谈心,愿意不愿意接受辅导,愿意不愿意同学的帮助,我们没有时间去考虑。学习如果没有欲望,教师如果不能传递学习的欲望,这样的教育应该是被动的,或者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它算是失败的教育。
2.学习是一项持续的事业。它要求人们时刻跳出习惯性常规和自命真理。在书中,安德烈提到这样一个概念“先有概念”。他说,所有儿童和成人都通过自己的先有概念来理解世界、解码信息。学习,就是对先有概念进行运算。文中,作者还特别提到自己受邀去澳大利亚做讲座的经历。在这个例子里,作者被自己在方向处理方面的先有概念搞的晕头转向,不分东西南北。先有概念既构成了个体的认知平衡,甚至是基本的安全感,个体会觉得所有的质疑都在破坏其内在的稳定状态,因此会不由自主地回避质疑。然而学习就是以此为代价的。
在学习中,我们不断地吸收新的知识,新的观点,但是先有概念不断地维护原有的经验,这就使更高一个层次的学习存在矛盾体。在我们比较擅长的学科的学习中,这种矛盾的影响是存在、并且固执的。打破常规,打破这种先有概念的束缚,是更进一步地学习要跨越的一个关口。这也意味着学习是不断地接受新的知识、接受新的观点的一个过程。这个过程部分的甚至要否定原有的认知,在此基础上,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
教育的使命包括帮助学习上有困难的人。该书自1998年出版以来,已多次再版和印刷,在欧洲国家十分畅销,原著法语已被译作多种语言。该书语言生动,运用现实中的例子通俗地讲解学习的发生过程。本书不仅对教育研究者,特别是中小学教师认识学生学习的机制,改进自己的教学十分实用,也为家长了解孩子的学习困难提供了方法。本书是一本十分难得的关于学习研究的实用性读本,对研究者了解法语国家的教育亦极有帮助。
账号+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